
关于土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合集6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木工程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 篇1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潜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齐,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潜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好好总结一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共进行了七项工地参观,包括故宫博物院,首钢液压车间,校园实验楼留学生公寓,两处住宅小区工地,和丰台构件厂共七天的参观。在每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而实习的好处也在于此。首先,透过实习,透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透过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厂房的结构,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校园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钢筋的绑扎,底层基础钢筋的绑扎首先要放样,每一跨度里钢筋的接头数只有25%,即4根钢筋里只有一个接头,另外,接头要尽量放在受压区内。在砌墙的过程中,如遇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齐砌起来,在留槎的过程中,能够留斜槎,如果要留直槎,则务必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个性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注意养护。其次我们还对一些细
部的作法有所认识,了解了设计与施工间是有距离的,要靠施工工程师在技术上给予合理设计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和高质量。针对每次的参观我做了以下的总结。
对于像故宫一样古老的建筑在施工上能够算是大兴土木,但以后使用的机会较少,但针对对古建筑的修复这一需要,为保存祖国的文化,古国风貌,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研究古建筑的构造是有必要的。对于厂房,我们今后会有单层厂房这门课程,以后走向社会我们或许现场房建设方面发展,而且本身各种建筑理论的基础知识本都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为今后的学习还是以后投入社会的需要对厂房的认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厂房由山墙,梁,柱,屋盖,水平支撑,竖直支撑组成。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梁上设有吊车的槽钢轨道,为了使整体结构稳定,在厂房的第一段,最后一段是有行家结构的水平支撑,在进深超过六十米时,中间的某一关也要加上水平支撑。竖直支撑则是在沉重的梁上起加固作用。而对于建筑工地,我的体会就更深了,无论是对施工过程还是对施工工艺我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今的不同建筑多采用橡胶混凝土的方式,结构杀害能够多为框架剪力墙。对于钢筋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从配筋到绑扎,到架模板,再到灌浆,这一系列的工作,一项都不能出错,小小的偏差可能会酿成无法收拾的严重后果。而在施工工艺方面,脚手架,模板,包括新材料的使用都更加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见到了满堂红式和爬升式两种形式的
脚手架,施工时,柱子的模板应在浇筑混凝土后的第二天拆除,而楼板的施工需要在xx天左右后才能拆除模板,要配备x—x层的楼板的模板,以便施工。单楼体抗震性能不是很好时,比如l型楼会设计抗震缝,沉降缝,缝一般设计在l拐弯处。轻质材料是未来的主导材料,由于轻质材料总量比原有混泥土结构可减少20%,可大大减轻建筑的自重,节约资源。而最让人大开眼界的预制构件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为加快施工,缩短施工周期使用预制混凝图构件是首选,尤其是大型的建筑需要,预制构件的生产减少了很多问题。虽然在运输上大型的构件有困难,但还能够使用现场预制现场装配的办法,更加高效。
但是透过在课余时间对当代建筑业进行分析,也产生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他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可靠的程度,还有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此刻的建筑结构是从解放的时候继承下来的,所以,有很多东西虽然还是适合建筑,但是,却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有待提高。首先,要从建筑结构安全的角度来提高,其次,在从建筑结构的材料、使用方面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提高将会给我们国家的建筑业的发展带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常说百年大计,这是建筑的年限,和你的身体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骨骼十分的结实,那么他会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是能够带给很多的劳动力,反之,则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便。同样,建筑的结构和人的骨骼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事物。我们提倡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的都有个健康身体来适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建筑结构的发展也同样会带来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发展历史是悠久的,从原先的草棚到之后的用木头做房子再到用石头及其他的材料,这样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的发展都带来一次新的社会的变化,一种是社会制度变化,一种是社会的科技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此刻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是如果在此刻的社会中找到一种适合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建筑,因为,我们人类一向居住在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原先人们想的是如何能够生活的温暖和不受外界动物的侵袭,而此刻,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变化,此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居住的环境要舒心才行,所以说,建筑业有待于发展,此刻我们已经发现一种建筑正在来临,那就是——人工智能建筑。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心理趋向的一个产物,所以,他是合理的。我们此刻就就应想一下此刻的建筑是不是真的要走向人工智能,是不是下面还有更加先进的建筑等待我们,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社会就不能推辞什么,只有,为了建筑业的新发展去努力,才是我们当前就应做的。不难看出,建筑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很多方面的协助才能有所发展的,对于,我们就应勇于探索先进 ……此处隐藏7918个字……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并由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倒转褶皱。
4、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各种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侧蚀作用--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岩溶--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
四、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1)、周一上午8点在北2101教室举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
首先,周二早上8点在罗山油库站集合,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观察各类岩石,了解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结构类型、风化作用。
然后,周三早上8点淮南矿业集团门口集合,到洞山实习。了解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层倒转。
再次,周四在校园观察地板砖,墙上装饰材料,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注明地点、编写实习报告。
最后,周五计划早上7:30在北校区大门口准时出发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边坡稳定性、河流冲蚀作用。但由于天气原因,计划取消。
周六,周日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第一站----罗山
7月2日早上8点我们到达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罗山。首先我们在罗山山脚看到的是一块紫红色的岩石,在听了实习老师介绍后,才明白这块岩石居然是三叠纪的紫红色中粒砂岩,命名为“刘家沟组岩”,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刘家沟组岩,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构造,代表着河流沉积,岩石厚度为1m到2m;刘家沟组岩石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断岩石新老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岩石是正常地层还是倒转地层。而我们观察到的下图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转岩石。
通过实习老师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到舜耕山是一座无根山,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推而来,因此存在地质断层。
为了测量此块岩层产状,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与定位
最后测得该岩层的倾向330°,倾角63°,走向244°。
告别第一块岩石,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罗山油库围墙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白云岩,岩体的表面有许多刀砍状的条纹,实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条纹是岩体的风化表面,风化表面越细密,说明岩体中的钙离子被镁离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云岩是含有杂质的,岩石的强度就与其所含的杂质成分有关,若杂质为泥质,泥质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低;若杂质为碳酸盐,则碳酸盐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高,如图所示。
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走,终于爬上了山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在山顶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罗盘的使用技巧,然后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测一下倾角是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目测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实际上只有17度的倾角。这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很多事情,我们的经验和眼睛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拿出科学的依据来才行。
3)、实习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观测的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经实习老师介绍,我们观察到岩石厚度大于2米,如图所示。
该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灰岩,是整体状、层状岩体,细细观测,发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是倒转岩体。接下来,我们拿出罗盘,各小组散开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我们这组测得的岩石倾向是350°,倾角是40°。在测倾向和倾角时要注意观测的地方一定要是岩体的层面,岩石的层面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造成的岩石变质。而我们观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滑动的方解石擦痕。
继续向上走,我们遇到了二叠纪石盒子组岩,肖县组岩,贾汪古组岩,土坝子组岩,崮山组岩。经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测,我们了解到肖县组岩是中厚层状岩石,由白云岩和灰岩交替组成;贾汪古组岩以泥岩和页岩为主,而泥岩是隔水层。
接下来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组岩了,崮山组岩是由泥质白云岩和鲕状灰岩组成,鲕状灰岩位于崮山组岩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万藻化石与徐庄组岩,徐庄组岩是由纯净的灰岩位于顶部,而砂岩是位于中部组成。
经我们细细观测,眼前的肖县组岩石中有细小的晶莹颗粒,老师说这个岩石是蜂窝状白云岩,而它的本质便是不规则石英条带,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结晶称为碎石。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采集三叶虫化石,由于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页岩特别易碎,用手就可以掰开,这为我们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几乎每块页岩里都有距今5.7亿年前的三叶虫。很兴奋,感觉好像亲自经历了5.7亿年前的一些事,虽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们依旧很开心。
4)、实习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们来到了校本部的第一个观测点---新教大厅。在大厅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浅黄色可能是轻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于此类化石是划分石炭、二叠纪的重要化石,因此这种石材的科学价值远高于它的应用价值。大厅
地板为闪长花岗岩,其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等。还有一种俗称“中国红”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其强度高,抗压强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个观测点为新教广场上六根汉白玉石柱,因为其美观、大方且不易打磨,实习老师说其价格非常昂贵。接着看到了灰岩块,在其上可以看到许多树枝、树叶的化石,如图所示。
此块岩石由溶洞中长成,故又被称为石钟。如下图所示。
校本部南门是有白云岩砌成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它的颜色、硬度以及与盐酸的反应来判断的。用一个小刀轻轻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现,其实这是由于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现的颜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几滴盐酸就会发现会有气泡冒出,此外,我们还认识了灰岩等。
五、实习体会
通过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使我们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烈日当头,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最后我想对我们的实习老师说声感谢,谢谢他不顾酷热和我们一起爬山,看各种现象,向我们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真诚的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