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工程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测量的实习报告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程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1一、前言
在20xx年学期末,自20xx年x月x日起,我们进行了为期x天的工程测量实习。
这次实习的资料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到达基本掌握的程度。由于本次实习安排在了假期,实习时间较为紧迫,老师对实习资料进行了适当的压缩,将我们一个班xx名同学分组合作。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xx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x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由于xx地理条件较恶劣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天气以及实习条件等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同时,老师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以及脚架。从当天下午开始,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二、实习资料
本次实习资料包括四等水准测量、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测量。
1、四等水准测量
首先进行的是业外测量,在实习场地的周围选取大于1000米,小于1300米的五边形闭合导线,在每条边上至少选取一个转战。将水准仪架在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上并调平,在两点分别竖起两把水准尺,按照后视黑尺—前视黑尺—前视红尺—后视红尺的顺序,读出黑面尺的上、中、下丝以及红面尺的中丝读数,并记录每点以及转战的读数。业外测量工作结束后,我们又进行业内计算工作,业内计算的工作量是十分大。规定起始点的高程为30米。按照相关公式计算出每点的高程,并计算出各项限差: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并保证各项限差贴合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
H视线高程=H已知高程+H视尺读数
2、纵断面水准测量
首先拟定施测路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1,选取有200米长度、必须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每隔10米处标记庄点,再在地势起伏较大的点上另设庄点。1人观测、1人记录、2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
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BM1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取第一个庄点0+000立尺点,作为前视点,将水准仪安置在距后视点、前视点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将高程引至0+000点。
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0+000点的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庄点0+030上,变为第二站的前视尺,观测并记录黑尺读数再将尺立再0+010,0+020庄点并记录读数。按以上程序依选定4个转战测量所有庄点的黑尺读数。并计算每点的高程。
业外测量结束后,我们把每庄点以及的高程,按横向比例尺为1:1000。纵向比例尺为1:100画在坐标标准纸上,计算出坡度设计高程管底高程以及埋至深度后,我们将各个高程用曲线连接,并画出地下管线的纵断面图,就绘制好了管道纵断面图并在土下方注明所有数据。
坡度=起点与某点的高程差/起点到某点的距离
设计高程=起点高程±坡度×起点到某点距离
埋至深度=地面高程—管底高程
3、场地抄平测量
在实习基地选取一块面积为2500平方米正方形平地,每条边每隔10米选一点,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方法检测正方形的直角,在0行选30米,在0列选40米,看30米和40米的点之间连线是否被分成5份(每10米为一份),若是则为直角。把每边的横纵点连接,构成36个点,其中4个角点,16个边点,16个中间点。将水准高程BM1点的高程引至第一点,在正方形的中间架起水准仪,在每一点处竖尺,观测并记录黑尺的中丝读数,并计算每点的高程。根据每点的高程计算出设计高程填挖高度以及填挖用量。
H设=(∑H角+2∑H边+4∑H中)/4N(N为方格总数)
H填挖高度=H顶点高程—H设计高程
V角=1/4hi×s(hi――方格角点填挖高度)
V边=2/4hj×s(hj――方格边点填挖高度)
V中=4/4hl×s(hl――方格中间点填挖高度)
S=方格的面积
三、体会与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先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先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思考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2、在实习前必须要及时预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必须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
3、业内计算务必要十分仔细,因为没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务必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4、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必须要重新测量。
由于天气不好,起初我对这次实习抱有排斥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同组同学都在认真的测量,认真的实习的时候,我就被感染了,跟随他们一齐加入到测量中,争着抢着操作仪器,把握每一个提高成长的机会。尽管天气十分不好,但是透过大家的团结努力,我们还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测量。多天的合作下来,每个同学的脸都亲切了许多。当所有工作做完的时候,大家一齐回顾最初的苦,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坚持走过来了,成果拿出来了,大家的心里比什么都甜。
透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习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潜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潜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 ……此处隐藏8533个字……数需要从下盘刻度读出,秒从下盘读出。理清这个逻辑以后,我们读数很快很准确。水准仪相比经纬仪结构要简单些,主要是三个调平,圆水准气泡,长水准气泡,上下浮动气泡。按顺序调平之后,直接读出上中下三丝就行了。它的主要用途在于测高差。这次我们第一次用到了全站仪。全站仪是高科技,它的操作类是经纬仪。我们主要用全站仪测距离。全站仪是电子设备,精度很高,误差主要在照准时。准确瞄准标杆底部和棱镜可以有效减少误差。
2、在理论知识方面
这次实习我们主要用到了三种记录表格,即测回角表格,四等水准测量表格,碎步测量表格。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这三种表格的记录,原理,处理方法更得心应手。这三种表格所体现的知识就是我们测绘中非常重要三种测量——角度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层测量。角度测量主要利用测回法,每个测回,用上下半测回的平均值来求得。水平距离的测量则是通过上中下三丝及竖直角来实现。不过我们实际用到的距离是通过全站仪测出的。这是因为全站仪的测量精度更高一点。用经纬仪或者水准仪测出的距离精度太差。或者我们仅仅用它粗测距离。高程测量这是通过水准仪来实现。在婺源的时候,为了测出大坝的高层,需要好多站,难度较大。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前后视距及累计视距差。确保每一站的数据都在误差的范围内。只有有了比较好的理论的知识才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清晰明确。
3、实际工作体会与感悟
在课堂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已,在实验课上我们可能会学到一些仪器方面的知识,而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不仅是学知识了,还需要社会协调。在婺源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那是在我们测最后一个点的时候,路上老是有车挡我们的视线,我不得不一个个和当地人进行沟通。这就需要社会协调能力,而这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会学到和锻炼。所以说,实际工作中,不仅是知识储备的释放还有人际交往的挑战。其实后者往往在以后的工作占有更重要的比重。我记得看到过一篇新闻,说在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梁思成主要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而他的妻子才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具体设计者。并不是说明林徽因的才能高于梁思成,恰恰说明实际工作中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4、对测量学科的认识与思考
测量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只是学了它的一些皮毛而已。科学定义是: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层,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的学科。它包括很多分支学科。我们主要学得是普通测量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较小区域内测绘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是测量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有图根控制网的建立、地形图的测绘及一般工程的施工测量。而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便是地形图的测绘。我们需要画的区域为清新广场那一块。具体点就是北到清新广场末端,南到大路,西到那条河,东到一栋这一块区域。比例尺为1:500。就个人兴趣而言,我是比较喜欢地图的,从小到大经常看地图,地理也比较好。所以实习时我挺喜欢画图的。
六、实习结束语: 通过实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让我们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同时让我们懂得了测量学科。向认真负责指导带领我们实习的欧阳老师致敬!
工程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6一:前言
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我们主要负责测量学校图书馆周围广场草坪的地形图有。图书馆坐落于学校主干道西侧,东邻第一教学楼和艺术系教学楼,南面隔着一个广场与中专楼相接,西面是学校一条副干道,北面是第一宿舍区。图书馆有七层,南面是主门,东西分别有两个侧门。图书馆的地形为南低北高,东低西高之势。测量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正好是我们需要的一个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加熟练。
然后我们将有关数据、绘制图幅为A3纸,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每个人设计一个建筑物,并施工放样。我们的测量主要将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为:控制点的测量、碎部测量、CAD绘图和施工放样。
二:实习目的
本次测量实习通过地形图测绘和建筑物测设,可增强动手能力和清楚的知道测设和测定地面点位的概念,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三:任务和要求
1.测绘图幅为A3纸,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
2.计算出测设建筑基线外廓轴线交点的数据,然后将它们测设于实地,并做必要的检核。
3. 了解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四:实习内容:
第一阶段: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实习采用了闭合导线的形式我们选了4个控制点。测出4个控制点的高程,观测角,点之间长度,进而再算出控制点在图上的坐标。
第二阶段: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通俗讲就是围绕着每个控制点,将四周的地物表示出来。将空地的高程测出。具体过程是:将经纬仪水平刻度置零,然后照准地物,读出数值,然后量出控制点到地物的距离。负责绘图的人将地物利用半圆仪和三角板将其展在图上。对于不能够测到的地点需要另找控制点,利用经纬仪找到此点的角度,然后利用皮尺量出距离。自以此点测地物。测高程时利用经纬仪测出需要测定的点的角度,在量出到测定点的距离。读出测定点的尺子的读数,再量一下经纬仪的高度。
第三阶段:施工放样
我们取了4个点进行实际中的放样,根据图中的四个点坐标计算出每个控制点距放样点的距离,计算出距基准线的角度,用经纬仪设好角度之后,利用测钎找到此点,放样完成。(我们以 4控制点为基准点。)
五:心得体会
第一天的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实习采用了闭合导线的形式实习开始的第一天,这天我是怀着较轻松的心情去到了测量现场。但通过了一些点的测量之后,就体会到了实习不是那么的轻松。首先我们选了4个控制点,大致围绕着图书馆。我们随即开始在一天时间内测出4个控制点的高程,观测角,控制点之间的长度,进而再算出控制点在图上的坐标。这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关系到以后的碎部测量能否顺利进行。计算出个控制点的坐标值,并将其展在绘图纸上。
第一天虽然做事效率低可是我们组一起,但我们对操作已经很熟悉了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等等各种措施。通那一天收工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很疲劳了。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好好总结了这一天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了每个人以后实习的具体分工。同时我们还一起规划了每天要做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做事就更具高效性更有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