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育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实习报告 篇1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想读大学。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教育实习报告 篇2在发给实习学校的实习队伍简介中,我就曾向学校领导提到,我们实习队会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神圣的教育理想去期待我们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并且会以此为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教育实习。回首过去两个月的实习,身为队长的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虽然我们实习队是通过学校的实习混编计划组建而成的,而且来自不同学院的八位成员都是女将,可是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实习队的八女将在这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中,确确实实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我们的承诺,并且在这其中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快乐,收获了感动。”
成功的获得是需要付出和努力的。为了顺利完成我们的教育实习工作,我们实习队的每位成员都在认真付出,认真对待实习各个阶段的工作安排。
一、实习前奏: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 紧锣密鼓,建立沟通平台
7月4日,在本部召开临时队长会议,这一天,大学城的临时负责人张娜和本部的临时负责人郭丽第一次见面,一同倾听往年优秀实习队长的实习经验和实习科老师的教导。会后,张娜和郭丽就实习队的建设、实习队长的选举等问题进行商讨,最后决定各自回去收集队员的意见,尽早召开实习队的见面会。由于大家都忙着期末复习考试,所以最后决定“大家都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召开会议”。7月11日,我们实习队六朵金花(小燕和李荣因为有事没来参加)在大学城楠园小卖部召开实习队员会议,并在楠园一楼就餐。会上,大家都很激动,很兴奋。自我介绍之后,就通过自荐和民主选举方式选出了一名正队长(中文专业的张娜)和两名副队长(中文专业的廖春霞和计算机专业的廖小珍,后来因为小珍要去田家炳中学,就改由化环学院的吴若华担任副队一职,负责生活方面的事务,廖春霞则负责学习方面的事务)。然后我们还就实习前要注意的事宜、需要向学校了解的问题、如何创建优秀队伍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在暑假期间积极主动地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二) ……此处隐藏14575个字……式以达到最精准的效果。如儿歌导入时,为了尽量节约时间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一句话经过反复试讲酌修改了好几次,最后以“大家精神真好,连小青蛙都夸奖你们呢!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起了什么儿歌?”一句简单的话,既肯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承上启下不露声色地引入新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讲解语、过渡语还是表扬语都精细到每个词的运用。在反反复复修改、提炼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精确,并且尤为强调启发性与激励性。这也是为什么指导老师的数学课看似平淡无奇却能让最调皮的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发言的奥秘所在了。
其次,强调示范课的意识。示范课不同于常规课,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周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阶段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内容并且容纳了3节课的知识点,因此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十分讲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由“寻规律,用字母表示数”、“填表格,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和“猜年龄,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三大新知构成,并以卡片抢答、纸条小练习、手势判断、口头列式和合作探究儿歌规律作为练习,最后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字母成功公式结束全课。这样的设计,以轻松活泼的儿歌首尾呼应、联系旧知和贴近师生实际的形式探索新知及丰富多样的练习方式让这节课有别于常规课。此外,要尤为注重对学生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评价,起到表扬一个鼓动全体以一当十的作用。作为展示课,对老师的形象也有考究,需展示出一个朝气蓬勃、从容淡定又老练稳重的教师形象。
最后,对数学教学理解深化。在小学数学课程论和教学设计课上学的理论知识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入常规课中,而汇报课让我对这些理念和理论的体会更加真切、理解进一步深化。数学是我的弱项,长此以来对数学的恐惧让我对数学课避而远之,而这次实习的教学尤其是准备汇报课的过程则很大程度上地转变了我的思想。原来数学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字与符号,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课本里的知识,不再是高深莫测的公式定理,原来数学也可以如此活泼生动,原来数学也是生活。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不仅要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这次经历我切体会到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我是在公开课成长的”这句话所包含的酸甜苦辣。
以上是对本次实习的自我总结。每个实习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校方老师对全体实习生则是一致肯定的。带队老师十分负责,令实习指导老师钦佩;实习生谦虚好学,整体素质高。但是因为是在学校与实习学校之间往返,也存在着一些遗憾。休息时间不充分,人员精神状态受到很大影响。缺少集体相处的机会,实习组内组员间团队合作的精神没有得到锻练。实习组内研讨时间不多,很多好的资源不能共享。另外,课时安排太满,副科多,疲于应付,不能非常细致地钻研本方向的教学。
短短的6个星期的实习已经结束,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得所失、所思所感都将成为日后就业的宝贵财富,个人教学水平得到质的提高。我所认识的教育是神圣而细致的,教师是崇高而平凡的。小学教育是一种奠基和习惯养成,小学教师是引导督促的罗盘。教育不是儿戏,教师真不容易!
20xx年十一月十五日
教育实习报告 篇7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